唐代诗人李绅称其为“ 人间灵液”,并在泉旁读书长达30年之久,著名的《悯农诗》便是在此写就。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多次慕名前来品泉,留下了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千古名句。
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嗜饮二泉水,便责令地方官派人通过“ 递铺”(类似驿站的专门运输机构),把泉水送到三千里之遥的长安供他煎茶品茗。
它不仅是一次物流的奇迹,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
李德裕对惠山泉的痴迷,使得这处泉水名声大噪,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此外,宋徽宗还将二泉列为贡品,每月进贡百坛泉水至宫中。
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曾在此举办茶会,并绘制了 《惠山茶会图》,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憩的情景。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文人墨客们的高雅情趣,更让天下第二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每次必到天下第二泉品茗,并留下许多御碑、匾额,赞美惠山的湖光山色和二泉灵液。
乾隆皇帝对这处泉水赞不绝口,并御笔亲封为“天下第二泉”。
这一封号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惠山泉的文化地位,更让天下第二泉这一美名更加深入人心。
现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曾在二泉旁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他在这里创作了二胡曲 《二泉映月》,用音乐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曲子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让天下第二泉的名声更加远扬。
如今的天下第二泉,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泉水分为 上、中、下三池,水质清澈甘冽。
天下第二泉的下池池壁上雕刻有明弘治年间的石螭首,这是九龙十三泉中的第一个龙头,泉水经螭口流入方池,形成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情趣。
泉亭内墙壁上镌刻着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天下第二泉”石刻,字迹苍劲有力。
每年秋季阴历七月半的晚上,一轮皓月倒映在池中,形成“二泉映月”的绝美景观。
此外,这里还建有“ 漪澜堂”等古建筑,为游客提供了品茗赏景的绝佳场所。
天下第二泉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旖旎的景点,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诸多传说故事的宝库。
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成为了无锡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