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比利时> 调试工具

调试工具

流量校准

目的:

让打印机能够准确的挤出由切片软件所请求的耗材量。

什么时候需要:

这属于基础校准,拿到打印机后就应该进行测试和校准。此校准必须在e-steps校准之后进行。如果更换了挤出机或者是热端,应该重新校准。另外如果修改了先行提前的k值,也应该重新进行校准。本方法并不一定科学,但是它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工具:

切片软件 、数显卡尺(建议百分位以上) 。

生成GCODE

e-steps控制挤出机挤出的耗材长度,但是因为耗材直径有误差,不同耗材的挤出压力也有区别,使得我们还需要在校准了e-steps再校准一下流量。这里的流量是以百分比来控制挤出量的。

在Simplify3D和PrusaSlicer中,它叫Extrusion Multiplier。而cura叫Flow.

此处的测试方法是打印一个指定了厚度的单壁立方体,然后测量实际壁厚,来计算和调整切片软件中的流量百分比。

有些人喜欢使用双壁,但是双壁存在堆叠,也存在缝隙,你仔细看看cura的设置,双壁会有很多的变量引入。不过也有人认为,单壁无法更好的体现实际打印情况,双壁会更加能够反应真实打印情况。那么这里你想用单壁还是双壁,就看你自己选择。我没有按照原教程去写这段描述,因为我是杰瑞。

很抱歉不能在这里直接给大家生成gcode文件,因为切片软件太多,变量太多。你应该使用自己的切片软件,以你平时用的参数去生成gcode。

请按下面的表格来配置你的切片软件。

1. 导入模型

立方体模型

2. 关闭填充

I填充 > 填充密度: 0%

通用设置 > 填充百分比: 0%

打印设置 > 填充 > 填充密度: 0%同时在主界面设置填充为0%

打印设置 > 填充 > 填充密度: 0%同时在主界面设置填充为0%

开始切片 > 打印模板 > 编辑 > 填充率: 0%

3. 关闭顶层

顶/底层 > 顶层/底层厚度 > 顶层层数: 0

Layer > 顶部实心层数: 0

打印设置 > 层和轮廓 > 水平外壳 > 顶部: 0

打印设置 > 轮廓 > 水平外壳 > 顶部: 0

开始切片 > 打印模板 > 编辑 > 实心填充 > 顶部实心填充层数: 0

4. 确保壁厚是正确的。你喜欢什么壁厚就用什么壁厚。此处使用 0.4, 是0.4喷嘴常用的0.2层高情况下的壁厚。

墙 > 壁厚: 0.4

挤出机 > 挤出宽度 > 勾选手动 > 0.4

打印设置 > 高级 > 挤出宽度 > 默认挤出宽度: 0.4

以及

打印设置 > 高级 > 挤出宽度 > 轮廓: 0.4

以及

打印设置 > 高级 > 挤出宽度 > 外部轮廓: 0.4

打印设置 > 宽度&流量 > 挤出宽度 > 默认: 0.4

以及

打印设置 > 宽度&流量 > 挤出宽度 > 轮廓: 0.4

以及

打印设置 > 宽度&流量 > 挤出宽度 > 外轮廓: 0.4

模板 > 编辑 > 喷嘴设置 > 挤出宽度: 0.4

5. 确保所设置的壁厚,使用单壁打印。

墙 > 壁走线次数:1(也要确保 墙 > 交替备用壁是禁用的 )

Layer > 轮廓/轮廓外壳: 1

打印设置 > 层和轮廓 > 垂直外壳 > 轮廓: 1

打印设置 > 轮廓 > 垂直外壳 > 轮廓: 1

模板 > 编辑 > 层 > 外壳: 1

6. 设置流量为: 1.0 / 100%

耗材 > 流量: 100 & 耗材 > 初始流量: 100 (起始层流量)

Extruder > 挤出乘数: 1.0

耗材设置 > 耗材 > 挤出乘数: 1

耗材设置 > 耗材 > 挤出乘数: 1

主挤出机 > 常规 > 流量: 100%

7. 启用花瓶(螺旋)模式(可选)

cura不建议使用这个模式. 此模式下会增加流量。

Layer > 单轮廓螺旋模式 (花瓶模式)

打印设置 > 层和轮廓 > 垂直外壳 > 螺旋花瓶

打印设置 > 轮廓 > 垂直外壳 > 螺旋花瓶

模板 > 层 > 螺旋花瓶模式

8. Expected result:

特别提醒:

其他因素会影响结果。

有些切片软件有个最短层时间限制, 在高速打印的时候,会显著的降低流量且使得壁厚变小。你可能需要禁用这个功能,但是如果你的散热跟不上,那么打印质量可能会比较糟糕,同样会导致不准确。

你可以扩大测试件的xy方向大小,这样会增加打印时间,但是壁厚不会受影响。

切片并打印!

结果解读:

使用数显卡尺测量壁厚。 测量不同部位的壁厚,取平均值。你最好去掉打印件的底部几层和顶部几层,这样结果会更加精确一点。

如果你的测量结果有显著的 偏差, 那么你就可以使用下面的表格来计算流量:

流量计算器

Cura / ideaMaker

Simplify3D / PrusaSlicer / SuperSlicer

之前的流量设置:

目标壁厚 (mm):

实际壁厚 (mm):

新的流量值为:

之前的流量设置:

目标壁厚 (mm)::

实际壁厚 (mm):

新的流量值为

重要提醒:

一切应该以你的实际观感为准, 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流量.

比如下面这个立方体模型 XYZ 20mm 立方体测试模型:

打印结果很清晰的能看到流量不足的情况,填充和外壁有明显的分离。 虽然是经过了流量校正之后,但是依然可能需要增加流量。对于精确性要求搞的

改如何使用流量测试值 - 重要提醒!

流量测试是个比较机动的测试,我们对流量的要求有时需要低,有时候又需要高。对于精度要求高的模型,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准确的流量值,如果是对强度要求高的模型,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更大的流量值。在marlin当中,我们可以使用 M221 来临时修改打印过程中的任务。比如 M221 S90 就是告诉打印件使用90%的流量进行打印。而klipper是可以直接在webui上面随时修改流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