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感谢朋友患难中帮助我之恩”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释义: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
出自《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 ...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此类文言还有:
一、自古知遇之恩,当结草衔环以报
结草衔环
1、解释: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2、典故
春秋时期的晋国,诞生过很多个叱咤风云的家族,魏氏就是其中一个,也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前身。魏武子,即魏犨,是魏氏比较公认的之一代宗主,他早年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又跟晋文公南征北战,立了不少功劳,但是到了晚年,魏武子也做了一件荒唐事。魏武子有一个爱妾,没有生儿子,魏武子生病时,很大度地告诉他的儿子魏颗说:“等我死去以后,就让她改嫁吧。”等到魏武子病危时,又把魏颗叫到病榻前,嘱咐他说:“我死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认为父亲临终前所说的话是在病重时神志不清的话,就按照魏武子最初的意思,让那个小妾改嫁了”过了几年,前594年7月,秦国趁着趁晋国大军出兵攻打赤狄,出兵偷袭晋国,魏颗率领晋军在辅氏(晋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迎击秦军,秦晋爆发了辅氏之战。战场上,秦国有一个大力士叫做杜回,魏颗抵挡不住,转身逃走,杜回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魏颗就要被追上,这时,一个老人将野草打成结拦阻秦国力士杜回,杜回一不小心被绊倒在地,被晋军俘获,秦军也因此战败。当晚,魏颗梦见这老人,说他就是当年魏武子的那个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就出于此。
二、不胜受恩感激 出自《出师表》
2. 宾客来到和赞别人见解的古文礼貌用语 古代礼貌用语: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没能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
请人接受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得人帮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人方便说-借光
仰慕已久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
3. 疑人窃履的文言文 《疑人窃履》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
原文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译文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4. 古人问候文言文加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5. 求患难见知交的文言文详解 作者介绍作者:〔清〕王晫王晫,初名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
生于明末,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时。顺治四年秀才。
旋弃举业,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
所著有《遂生集》十二卷、《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墙东草堂词》及杂著多种。编辑本段原文赏析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còu),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薗(yuan)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也。
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mò)于客邸(dǐ)。
两孙孤立,薗次哀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选自《今世说》)编辑本段译文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行的只有三五个人。
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只有吴薗次显得孤高,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
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为失去儿子而感到万分悲痛,死于外地的旅馆。
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薗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编辑本段鉴赏评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
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薗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
吴薗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品质。 注释 (1)赵洞门:人名 (2)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
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 (3)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 (4)罢归:免职 (5)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6)改观:改变态度 (7)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 (8)殁:死 (9)客邸:外地旅舍,客店 (10)振:同“赈”,救济 (11)字:嫁(12)寻:不久(13)及:到了 (14)望尘者:拜访的人。
6. 魏有隐士曰侯赢的翻译这个文言文 史记魏公子列传(节选)
【原文】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 ... 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译文】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去拜见他,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礼物,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洁身自好,终究不能因我做看门人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客人都)坐定后,公子带着车马随从,空出车子上左边的尊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毫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您的)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就)调转车头(驾车前往)进入集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着眼看公子,故意长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中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其他贵宾坐满堂上,(都在)等着公子举杯开宴呢。集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马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都暗自责 ... 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的脸色始终不变,才告别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引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都很惊异。大家酒喝得正酣畅时,公子站起身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拿着门栓(看门)的人,可是公子亲自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来)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朋友。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所以)故意让公子的车马长久地停在集市中,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集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于是宴会结束,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上等的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