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国足世界杯夺冠> 土锅煮米饭 | 做出一锅好米饭的关键

土锅煮米饭 | 做出一锅好米饭的关键

步骤 1

【洗米】

盆里放好米和水,用手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洗20次,倒掉水,再重新加上清水按上面方法洗,直到水不浑浊为止,充分沥干水分(沥水不充分会改变水米比例)。

🌟洗米的过程要尽量快,避免米在此过程中吸收多余的水分。

步骤 2

【提前浸泡大米】(可省略)

把洗好的米和凉水按容积比1:1.2的比例浸泡至少30分钟。

比如1杯米+1.2杯水。

🌟注:用土锅的话,实在没时间不浸泡直接煮我也试过,也可以。

步骤 3

【煮饭】

把米和水(就是泡米的水,不再换新水了)放入锅里,先开中小火煮1分钟,再转到最大火。

注:食谱的时间是按照2-3合锅大小来的,更小的锅用时也就更短,反之同理,更大的锅用时也要略延长。

步骤 4

❗️关键步骤:要煮到开透、要开透、要开透

大火一直煮到步骤3、4图片里的情况(约10分钟),锅盖孔喷热汽,注意是呈直线“突突突”喷热汽(不是刚刚冒出一丝丝微弱的热汽),然后锅盖周围会咕嘟咕嘟冒出水(如步骤5的图片),这样才说明火候够了。

想象每一粒米都在锅里上下欢快地跳舞。

此时也就是开透了时,转中小火继续煮1分钟(1合的锅小,可以省略缩短时间),然后关火,千万不要开锅盖,继续闷20分钟。(全程都不要打开锅盖)

🌟注:为了防止热汽四溅一会还得使劲擦灶台,我习惯这时盖一张厨房纸巾在锅盖上,等关火后再把纸巾拿下来。

步骤 5

时间到后,垫着布打开盖子(注意特别烫),把米饭翻拌一下散散热汽,就可以吃了。

🌟饭铲铲入米饭时,能感觉米饭质地很疏松、米粒之间有空气感,有噗嗤噗嗤的声音,fuwa fuwa的,就像一脚踩在了新雪上的感觉就对了。

做好了的口感应该是米饭粒粒分明的同时又有糯糯的黏性,糯里带Q弹滑嫩,每粒都煮透了又保持挺实的状态,晶莹剔透。空口吃就很好吃。

既不是因为米饭干才粒粒分明,也不是黏到每粒饭都软糟糟的。

如果没出现上面描述的理想状态,没有踩到新雪的感觉,反而是米饭发沉、没有疏松感,就是一片坨在一起,要么是水多了或少了、要么是火候不够,总之从水米比例和火候找原因就行(改进方法请见贴士)。

步骤 6

【以下为扩展内容,提供一些变着花样吃的灵感】

建议先把上面做白米饭的方法掌握熟练了,然后再尝试下面的各种做法。

∎做出锅巴的方法:在步骤4大火煮开透了后,继续大火煮1分钟,再关火就可以了。

总之就是让大火煮的时间更久一点就出锅巴了。

反之,不喜欢锅巴的,那就减少大火煮的时间。

步骤 7

∎紫薯、红薯饭

锅里放好水和米后(水米比例不变),再铺一层去皮的薯块,出锅撒一点黑芝麻。

🌟加其他料时就要用偏大一些的锅,比如3合的锅(合是日式土锅的计量方法)放2合米。

🌟加了其他食材的话,就不会有太明显的踩到新雪的感觉,因为食材太重了~

步骤 8

∎混合藜麦或小米的方法

用少量藜麦或小米替换白米,比如用量杯量的时候就在量杯最上层铺一层藜麦或小米就可以。因为替换的量少,所以水米比例保持不变就可以。

步骤 9

∎胡萝卜+紫薯+红薯

步骤 10

∎省时间的吃法:直接铺了一层冷冻的甜玉米粒、胡萝卜丁、豌豆。

步骤 11

∎甜玉米粒+毛豆粒

步骤 12

∎等到做熟练了,还可以闷鸡肉饭。

步骤 13

∎三文鱼饭

注:加入鱼、肉后,土锅会留有一些味道,通常固定用一口3合锅做加了鱼和肉的饭,一口锅只做米饭。

土锅煮米饭 | 做出一锅好米饭的关键的小贴士

1.各家米的种类和新旧程度、火力大小都不同,食谱中的水量和时间只是参考,先按食谱方法来一遍然后在此基础上微调水量或适当增减1-2分钟,多做几次就摸索出自家合适的方法了。

做任何料理、烘焙,都要以状态判断为标准,不要以死的时间数字为准。

2.此方法只适合土锅的饭釜

❌不适合珐琅铸铁锅饭釜

❌不适合材质偏薄的砂锅

3.我用的是日本电饭煲里的量杯,一杯量就是一合(这里的一杯和烘焙量杯的一杯不同),一合约180毫升。日本土锅饭釜也是按一合、二合为单位的,所以可以用日式电饭煲的量杯。

4.量杯盛米时直接用量杯从米袋里舀一杯后,用刮刀刮掉表面多余的米。

❌不要再晃荡杯子以便多盛一些米

❌不要用手把米压瓷实以便多盛一些米

【常见问题】

∎米饭太干

水少了/火大了 /二者同时存在

∎米饭太软

水多了

∎米饭夹生

水少了/火小了、没开透就关火了/二者同时存在

∎米粒不够软糯温润

先从米的品种(要用短圆形的米,不用用香米那种长细形的)调整、或多加一丢丢水调整。

最后实在不行,就是锅的问题,真不是甩锅给锅,土锅质量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有的锅做出来的米感觉比较燥、不润。

🌟🌟🌟更深一层的理解:抓本质🌟🌟🌟

水量、煮的时间和火力大小都是表面问题。

一般的食谱只告诉你时间和水量照着做。

深入一些的会告诉你,需要根据自家情况微调。

我这里还会更深入一层,要抓住最根本的问题:放的水和出去的水(米吸收和流失的水),能不能达到平衡。(和减肥的道理一样)

你可以水放的多一些,只要在煮的过程中流失的水也多就行(通过火力和时间控制)。

也可以水放的少一些,只要在煮的过程中流失的水少就行,也是通过火力和时间控制。

所以,水量、火力、时间都不是固定的,无论怎么变,只要达到上面说的平衡可以,米饭最后的状态就是好的。

同理,出了问题,就想想天平的两边哪边出了问题。

这样,做饭的过程才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