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90后青年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目前坐诊于乐清市人民医院,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擅长以经方思维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最近遇到一起非常厉害的瞑眩反应,好在患者能积极配合好,最终病也得到痊愈。符某,女,53岁主诉:小便量少。具体表现:小便少,排尿不畅,冬天喝点水就尿,夏天闷热就尿少,天气潮湿也尿少,倦怠乏力,腰酸,入眠困难,下肢、腰部沉重,上肢无力,晚上口渴严重,要喝很多水,头部易出汗,大便干结不调,失眠,纳差,胃里有痰呕出,易心慌心悸。
思路:这个患者的肾气丸证很明显,稍微学过经方的同道都能一眼看出来,但除此之外,她还有存在几个方证。比如纳差,呕痰,大便干结不调,这是一个典型的茯苓饮方证,“主心胸中停痰宿水,不能食”,中医上讲这种情况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单用肾气丸的话,熟地黄会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下肢腰部沉重,一到阴雨天就尿少,反应出一个肾着汤方证。这三个方剂在病位上都属于三阴病位,根据日本汉方家藤平健的合病并病理论,可以选择合方治疗。处方如下:熟地黄25g 山茱萸15g 山药15g 茯苓15g 泽泻12g 丹皮12g 肉桂6g 附子6g 干姜15g 生白术15g 党参12g 枳壳12g 橘红12g 生姜5片 炙甘草10g二诊:
服7剂后,患者反馈:
1、药后小便量增大,色淡黄,达到正常量。
2、睡眠改善很多,可以躺下几分钟就入睡。
3、胃口改善很多,饭量恢复正常。
4、晚上口渴恢复正常,不需要喝很多水。
5、腰腿没有那么沉重了。
患者对疗效比较满意,跟我讲现在想解决的是:2小时内必须小便,不然尿道口感觉不舒服,腰酸,咽干,痰多思路:从反馈来看,方证非常对应,无论是小便、睡眠、胃口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晚上口不渴了,更加说明这个不是个热证,目前遗留下来一点排尿刺激证,笔者合了一张小方—滋肾丸,此方由知母、黄柏和肉桂组成,专门治疗小便排泄的障碍,同时还能清热,治疗咽干,其余用量稍作调整,再进7付。 本以为治疗很顺利,但没想到患者服第二次的方,吃完第一顿,首先觉得身体一阵寒意,然后打起寒战,继而反胃,头晕,莫名其妙想哭,又过了一个小时,全身发热,喉咙冒烟,脾气变得暴躁,感觉身体冰火两重天,再过1个小时,出现打喷嚏,鼻子发酸,就这样又过了1小时,忽然觉得身体平静了下来,然后拉了很多又黑又臭又稀的大便,忽然觉得三年多身体的束缚松开了,尿量突然增大,很舒服的感觉,全身肿胀感也减轻了,患者自己戏称:身体遭遇了一场身体大站。后来继续服药,病症治愈。 这是我行医生涯里碰到的瞑眩反应最厉害的一例,对于慢性病的患者来讲,出现瞑眩反应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一旦出现,那么预后往往都较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机体长期出在一个病理的平衡状态,服药后突然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了,那有可能就会出现一系列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尚书》言: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不良反应都是瞑眩反应,如果不良反应持续加重,并且原有的症状并未减轻,那就是药物不对症,需要考虑更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