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国足世界杯夺冠> 死于话多,亡于嘴贱的古人|163

死于话多,亡于嘴贱的古人|163

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完全称不上精彩的镜头——

大反派在阴谋得逞后,往往都会在第一时间下架自己的智商。

从一个滴水不漏的幕后策划者,变成一个磨磨叽叽的话痨。

突然就有了无法抑制的倾诉欲望。

也不管对方愿不愿意,非要向人家详细介绍自己的秘密和计划内容——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既然你已经快死了……

那我就把一切都告诉你巴拉巴拉……

说得口干舌燥之后。

还要再来上几声志得意满的大笑,或者气定神闲地抽上一支雪茄。

换句话说,就是——

一定要在尘埃落定之前,来一场漫长而耽误事儿的装逼。

从而给了正面人物充足的搞事时间,以及力挽狂澜的机会。

后面的剧情峰回路转——

大反派苦心经营的一切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

正义一方收获了最终的胜利。

然后,整个故事以邪不胜正的结局完美落幕。

这就是大多数反派的宿命——

死于话多,亡于嘴贱。

我国古代,有很多因为嘴贱而与幸福绝缘的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禹锡这哥们儿非常有才华,少年得志。

年纪轻轻便以非常风骚的文章出道,在帝都的文艺圈混得风生水起。

贞观九年,刘禹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统考。

成为了一名前途无量的国家公务员。

然而,刘禹锡的投资眼光不太行——

在残酷的皇位争夺战中,一不小心站错了队。

所以新主子唐宪宗刚一上台,刘禹锡便被下放了。

在偏远山区朗州一干就是十年。

而刘禹锡的战友柳宗元等人,也都受到了无情的政治再教育——

被发配到不同的地方担任基层领导。

一边支援偏远山区建设,一边进行反思。

这就是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十年后,唐宪宗开恩,把这批疑似反革命分子召回了京城。

刘禹锡刚回到京城,便去参观了玄都观。

而且意(十)气(分)风(嘴)发(贱)地写了首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翻译过来就是——

《老子又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哈》

老刘我到此一游,但是玩得很不开心。

因为这玄都观的桃树都是我走后栽种的,物是人非啊……

赤裸裸地映射朝廷。

皇上看了刘禹锡这篇别有用心的游记后,气得一阵心绞痛——

行,嘴贱是吧?

帝都不愿意呆是吧?

那就走你吧。

唐宪宗决定让刘禹锡滚去播州,支援边疆大开发。

还好柳宗元等人的帮助,才改成了连州。

十多年后,刘禹锡终于熬死了唐宪宗。

唐穆宗继位后,可能觉得自己的老爸把刘禹锡欺负得太狠了。

便把已经是个老头儿的刘禹锡请回了帝都。

故地重游的老刘非常激动。

嘴贱的毛病再次复发,又写了一首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文章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

老刘我又双叒叕回来了哈哈哈哈哈……

喜欢贬我的唐宪宗已经挂了哈哈哈哈……

老子才是笑到最后的人生赢家。

如果唐宪宗还活着,一定会弄死刘禹锡。

彻底根治他一激动就嘴贱的毛病。

然而刚刚上任的唐穆宗显然不太愿意搭理刘禹锡这个絮絮叨叨的老头儿。

没和他一般见识——

自己嗨去吧。

所以,刘禹锡最后得以善终:

于会昌二年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同样是唐朝,还有一个因为话多而倒霉的人是韩愈。

韩愈曾经写过一首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送给自己的侄孙,民间神话组织“八仙”之一的韩湘子。

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老夫早上怒怼皇帝,晚上就收到了工作调动通知。

让我去潮州这个鬼地方,参加基层建设工作。

这首诗讲述的是韩愈被贬的结果。

故事的经过还要从头说起——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宪宗。

这哥们儿继位以后,也算是励精图治。

给差点儿被“安史之乱”折腾倒闭的大唐,及时地注射了一支鸡血。

史称“元和中兴”。

唐宪宗一看——

经济复苏,政治稳定,国内形势一片大好。

那就搞一搞精神文明建设吧。

于是,唐宪宗发起了“迎佛骨”的活动。

佛骨,就是传说中的舍利子。

那么迎佛骨就是——

用非常隆重的仪式,把舍利子接到皇宫之中供奉几天。

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唐宪宗心里,其实还打着以公谋私的小算盘——

希望能够通过与舍利子的近距离接触,让自己万寿无疆。

从而实现大唐王朝的伟大复兴。

在迎佛骨期间,长安市民还自发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会和游行。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气氛极其热烈。

其实,迎佛骨是大唐的传统项目。

在唐宪宗之前就举办过五次。

每次都在全票通过中开始,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

但是这一次,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司法部副部长(刑部侍郎),韩愈。

韩愈决定给唐宪宗上上课,打消他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把不正之风赶出朝廷。

于是,韩愈大笔一挥,写了那篇非常著名的奏章——

《谏议佛骨表》

又名——

《不行不行老子忍不了了就是要摸摸老虎的屁股》

奏章内容如下——

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武王活了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他们无一例外,都不信佛哈哈哈哈哈哈(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想借助“迎佛骨”延长寿命?

洗洗睡吧。

信佛不仅没有长命百岁的功效,反而会有折寿的副作用——

你看看汉明帝,十八岁就去西天见佛祖了。

还有梁武帝,好好的皇帝不干。

玩忽职守,没事儿就跑到寺庙里做兼职。

然后让大臣们集资把自己赎回来。

多他妈会玩。

最后,梁武帝被景侯所逼,死得老惨了(饿死台城)。

老夫用这些血淋淋的例子告诉你(唐宪宗)——

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你的祖宗(唐高祖李渊)英明啊,当年就想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行动。

结果被手下那帮没有见识的大臣给坑了。

从而失去了名留青史的大好机会。

你是有智商的(神圣英武),一定能完成你祖宗未竟的事业。

后面,韩愈吧啦吧啦地又说了一大堆。

把唐宪宗好一顿数落。

最后,韩愈提出建议——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请将佛骨交给有关部门,煎炒烹炸手段不限,毁了就行。

以彰显你的大无畏精神,和蔑视封建思想的英明。

吾皇外岁,阿弥陀佛。

韩愈的奏章,就像是一盆冰凉的洗脚水。

劈头盖脸地泼在了热情如火的唐宪宗身上。

唐宪宗都要气炸了——

这人神经病吧?

不怼老子不开心是不是?

于是,唐宪宗放出话来——

韩愈这厮说我沉迷佛法不务正业(奉佛太过),我他妈也就忍了(容之)。

但是说信佛的皇帝全都没有好下场(咸致夭促)。

纯属他妈放屁——

何言之乖剌也!

今天谁也别拦着我,老子要弄死他(固不可赦)。

唐宪宗要把韩愈处以极刑。

但裴度、崔群等人,以及皇亲国戚们都认为唐宪宗太过了。

于是纷纷出来劝架:

行了行了,差不多得了。

唐宪宗便将韩愈贬为了潮州刺史。

滚,建设大唐王朝新农村去吧!

就这样——

韩愈无比辛酸地写下了那句——

夕贬潮阳路八千。

当然,古代还有很多死于话多的人。

比如武周时代的韩令珪。

这哥们儿是个自来熟。

没事儿就喜欢拉关系,认亲戚。

有一次韩令珪犯事儿了,被判杖刑。

本来打几十棍子就过去了,韩令珪非要作死。

对着武懿宗(武则天的侄子)大喊:

大哥,救我啊大哥。

武懿宗一脸懵逼——

你他妈谁啊敢喊我大哥。

给我往死里打。

然后,韩令珪被当场打死。

收获了“话多致死”的名誉称号。

有这样的一句话——

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也就是装逼版的“言多必失”。

话一旦说得太多,就会在言谈之中带上危险的个人情绪——

对工作的不满。

对领导的抱怨。

对生活中傻逼的忍无可忍。

这些信息量十分丰富的话。

这些逞一时口舌之快泼出去的水。

经过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发酵后,最终会变成一杯让你后悔莫及的苦酒。

所以,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

不过,我可能有点儿操心过度了——

就算你真说了什么得罪人的话。

也不会有人在意的。

因为……

大家都很忙,真的没时间,也没耐心去听你究竟说了什么。